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时尚 > 正文

本土设计崛起不断焕新 “在地国风”掀个性文创热

2021-09-15 17:35:57 来源:江苏商报

隐藏在区域地方中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技艺,随着本土设计的崛起正在不断焕新,也推动着“在地国风”的发展。淘宝数据显示,近年来,本土设计品牌的商品销量上涨了245%,这些本土设计力量正在用新的地方元素重塑国风时尚

从新国货热潮到新国风运动,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应用,正在助力更多的中国品牌的崛起,也成为一股愈演愈烈的消费潮流。

如今,这股潮流正在深入区域,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元素正在为新国风注入新元素。

在江苏,《红楼梦》里的绒花如今戴到了南京年轻人的头上; 代表苏绣文化的双面三异绣腕表成为今年淘宝造物节的网红;

在河南,唐文化IP彻底走红。从《唐宫夜宴》到《洛神水赋》,再到《龙门金刚》,河南文旅多次“霸榜”、频频“出圈”;

在四川,大熊猫成为了成都打出的一张城市名片。它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“国宝”“城市吉祥物”的范畴,成为萌感需求、情绪治愈需求的一种承载。

咨询机构知萌将这股消费新潮流归纳为“在地国风”。它的大行其道会带来哪些机会?

“现代设计”+“城市元素”打造国风产品

如何理解“在地国风”?

商业趋势观察家、知萌咨询机构CEO肖明超表示,“在地国风”就是指通过挖掘每个地域的文化元素,将其打造为时尚和潮流消费。

当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续写中国传统文化,敢于表达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,他们将这些融入到潮流文化,重塑现代潮流审美观。

这些新国风产品都融入了各地城市的特色,涌现了京潮、沪潮、武汉潮,“现代设计”+“城市元素”让国风产品走向地方化。

知萌《2021中国消费趋势报告》指出,新国风运动推动各个区域特色文化的绽放,形成更加丰富的国风表达,从“在地化”到“时尚化”再到“IP化”,新文创与新国风进入新阶段。

年轻一代越来越认同属于他们时代的“圈层文化”和“在地文化”,欣赏和发现自己的家乡、居住的城市、旅游的城市的“文化之美”,催生了“在地国风”时代。

淘宝数据也在证明这一点。近年来,本土设计品牌的商品销量上涨了245%,这些本土设计力量正在用新的地方元素重塑国风时尚。

那么,如何把握“在地国风”这种消费新趋势,从而打造既有区域文化的价值,又符合时尚和潮流消费的产品?“在地国风”创业又该从哪些方面寻找抓手?

用地方非遗重塑国风时尚

草编工艺、山歌、棉纺织技艺、粽子制作技艺……在中华大地上有着众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们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和民间文化印记。如今,不少企业瞄上了这些地方非遗,将它们打造成“在地国风”产品。

例如,国货新锐彩妆品牌花西子在2020年推出了一款年度重磅巨制——“苗族印象高定系列”,产品开发前期,花西子产品研发团队深入贵州苗寨,探索苗族非遗文化,开发出了苗族印象高定系列彩妆,携手将民族之美带向全世界,其产品除了延续以往的东方浮雕工艺外,还将外形设计聚焦到了苗族的银饰锻造工艺,也让花西子的产品不断融入新的区域和民族文化,拓展了其国风定位下的文化外延。

想要助力传统文化传承,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从传统中寻找到与时代接轨的内容,将其带到现代的新商业语境中,在今年淘宝造物节现场,一款代表苏绣文化的双面三异绣腕表《山水云间》惊艳亮相。

“三异分别是前后的图案不一、针法不同、色彩运用不同。表盘上的图案是双面的,但前面是绿蓝色系,后面是红绿色系,符合现在消费者对精致和品质的追求。”姚绣yaosilk工作人员小陈说,“非遗不一定是很古老、很传统的,我们也可以把它做得很新、很潮流。”

快速出圈的还有南京绒花。《延禧攻略》《玉楼春》等热播剧中的多款绒花出自南京绒花品牌梧翊凰。“绒花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、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,谐音‘荣华’,始于秦朝,流行于唐代宫廷。”南京梧翊凰绒花合伙人濮晨表示,为了传播和推广绒花,团队成员花了不少心思,如绒花耳饰既不能沾水,又容易损坏,点“绒”成“翠”的仿点翠首饰使用金属托,就没那么“娇贵”。

同时,绒花这一技艺吸引到了国风中一个特殊的群体——“簪娘”。簪娘保留传统绒花制作技艺的同时,将当下流行的“柿子”“蜜桃”“玉兔”等元素融入到图样中,用以搭配汉服,同时也作为商品出售,进一步将绒花“送入”消费市场。

让文化和文物“活”起来

与文物结合成了打造“在地国风”文化产品的另一条路。

2021年,河南的唐文化IP彻底走红。从《唐宫夜宴》到《洛神水赋》,再到《龙门金刚》,河南文旅多次“霸榜”、频频“出圈”。唐文化IP在河南走红的模式带来了多地的“觉醒”——通过现代艺术样式重新进行演绎,让文物“活”起来。

日前,在苏州市吴中区吴文化博物馆内,一位舞者翩翩起舞。她用轻盈舞姿演绎清水上泛起阵阵涟漪。舞蹈以吴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“新石器时代彩绘陶罐耳壶”腹部绘制的典型弦纹和水波纹组成的装饰带,作为创作灵感进行尝试。一曲“水之舞”,也将古人寄托在水波纹样上的美好愿望传达到几千年后的今天。

吴文化博物馆是苏州市第一座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特色博物馆。开馆以来,该博物馆不断吸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“跨界艺术活动”的有益经验,开启“Museum Show博物馆演绎”项目,深入挖掘历史与文化信息,通过音乐、诗歌、戏剧、舞蹈、曲艺等多种动态的形式为藏品“赋能”。

今年4月,博物馆演绎社戏剧部公开招募,24名成员进入社团试运行阶段。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戏剧表演爱好者,也是博物馆的热心观众。两个月后的“国宝之夜”上,他们以馆藏文物“双鸾瑞兽纹铜镜”为灵感创编原创剧目《身临其“镜”》,进行首演。

有别于传统的舞台,两“只”鸾鸟在博物馆内比翼齐飞。博物馆内,水袖柔婉,昆腔曼妙,重现千年前有情人相思重逢的情景。

这出剧目获得了观众持久而热烈的掌声。“文物在博物馆里面‘活’起来,把我们带到千年以前。”一位观众表示,“物与我、古与今、历史与想象交融,这种有趣且有益的尝试,是博物馆的独特资源和魅力。”

以不可替代性资源打造城市IP

除了非遗和文物,以地域不可替代性资源打造城市IP,从而谋划“在地国风”文旅产品,也成为不少城市和文旅企业当下正在探索的事情。

比如对于四川成都来说,大熊猫就是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符号。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在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到成都消费观光,2020年,网易新闻联合国家地理中文网,以网易文创旗下知名文旅内容品牌“城市漫游计划”为阵地,针对成都的特色文化,打造“大熊猫就要出去耍”IP计划,推动成都城市热度回升,为十一黄金周全国文化生活的活跃输出信心。

“大熊猫就要出去耍”创意的灵感来自于青年群体线上的“熊猫文化”,从暴力熊猫表情包的广泛使用,到在线听成都熊猫吃竹子的声音,大熊猫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“国宝”“城市吉祥物”的范畴,上升为年轻文化的象征,成为萌感需求、情绪治愈需求的一种承载。

相比城市营销传统的宣传片或专题报道形式,城市漫游计划团队和国家地理中文网以“熊猫”为动漫人物载体,通过剧情化游戏和短视频故事,塑造成都时尚潮流的形象。首先推出线上“捉猫”微游戏。将成都多个景点,设定为游戏中熊猫逃跑出去耍的场景,同时将城市的人文典故、冷知识融入其中,在“找猫”的过程中,让用户了解城市。

对城市品牌、地方文旅产业而言,区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以及进一步IP化将可以带动城市品牌和区域文旅品牌的发展,从而衍生出多样化的文旅产品,进一步促进城市IP不断丰富。

未来应用趋势聚焦于三方面

“在地国风”这股趋势,有哪些新的机会?在知萌咨询机构CEO肖明超的眼中,未来的应用趋势有三方面。

其一是打造潮流化的地域公共文化品牌,带动产业发展。当下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消费者更加注重文化带来的感知体验度,文化IP的打造等带给消费者的价值感。因此,通过结合区域的文化挖掘,形成区域的公共文化品牌矩阵,带动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模式,并形成独立的文化特色商业模型,为区域性文化注入新的内容。

其二是打造城市IP化的符号,提升城市形象和区域影响力。在国潮、非遗、新国风的文化机遇面前,城市品牌的塑造也从过去的大讲风景,以及宏大叙事,转向IP化打造。成都、西安这些在短视频时代成为新晋网红城市,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示例,打造新城市IP文化符号,形成鲜明的个性化城市文化名片,这将是未来城市品牌打造的趋势,关键在于要找到可以具象代表一个城市的卡通形象或者是IP形象,对其进行人格化塑造,构建新的IP化认知。

其三是品牌与区域文化元素的跨界合作,形成新文创品牌。如果打造城市IP化是大厦的地基,那么城市还需要很多流动的、新鲜的系列文化符号,这些文化符号要能被人消费。目前不少区域文化都处于原生状态,如果这些原生状态与产品能进行跨界合作,形成系列的区域新国风产品系列和品牌,打造为代表城市的新文创产品,将成为品牌创新的重要方向。